首页

苏曼女王调教

时间:2025-05-26 05:32:47 作者:“文艺作品中的反法西斯战争”主题活动在沪举办 倡导弘扬国际合作精神 浏览量:51386

  中新网玉林11月22日电 题:广西侨乡百年古村“焕新”: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黄令妍

  坐落于中国著名侨乡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的鹏垌村,一个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正以其古韵与现代交融的风貌吸引着八方游客。

  “鬱见美好 共享未来”——海外媒体玉林行采访团21日走进鹏垌村,探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传统村落如何保护和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转型为发展现代旅游的美丽乡村典范。

图为鹏垌村明清建筑群。陈冠言 摄

  鹏垌村始建于明朝,又名“康乐庄”。村内保留着古戏台等明清时期建筑,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彰显着古朴典雅的气息。2018年,鹏垌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当地以“康乐庄”整体格局、历史环境风貌、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通过“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创新,打造兼具文化展示和乡村旅游体验双重功能的中国岭南传统村落遗址文化景区。

  该景区乡村农文旅项目品宣经理肖凯全介绍,“我们当时来到这个地方,看到很多古建筑其实都只剩下一个‘空壳’。我们希望赋予这里新的生命力,因此进行了整体建筑风貌的修缮。”近年来,鹏垌村在保护古建筑方面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严格按照原有的样式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村庄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村内还设立了村史馆,通过展示老物件和历史图片等,向人们讲述鹏垌村的过去与现在。

游客在鹏垌村巷内观光。陈冠言 摄

  肖凯全介绍,依托古建筑特色打造的中式婚礼堂和婚俗博物馆,独特的美陈设计和文化底蕴,呈现出“和美家风”的人文风采,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前来参观。结合玉林本地元素,村内开发了主题度假民宿、中草药主题研学、瓜果种植、特色农产品销售市集、人才返乡创业等多元项目,形成“农商文旅”结合的新模式,极大丰富游客体验。

  同时,当地举办新民歌表演、舞狮、乡村音乐会等民俗活动,让村民和游客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鹏垌村乡村音乐会发起的契机是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三月三’期间举办的乡村音乐节,吸引了10多万游客,于是我们决定联合本地音乐人,把它延续保存下来。”音乐会每天以表演粤语经典歌曲为主,并邀请村民游客上台进行音乐竞演。在肖凯全看来,这一音乐版的“村BA”,给乡村带来活力。

鹏垌村乡村音乐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随着旅游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经营民宿、旅拍等业态。音乐人罗志就是近年来从外地返乡发展的一员。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音乐工作室,也是鹏垌村乡村音乐会的发起者。罗志介绍,乡村音乐会丰富了周边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目前,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每天晚上都有数万人次在线观看鹏垌村乡村音乐会,许多自驾游客也慕名而来,带动餐饮、市集、民宿等夜间经济发展。工作室另一名返乡者陈大康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当中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宣传地方特色,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让家乡变得更好。

  从城市来到乡村参与文旅开发数年,“90后”的肖凯全如今以“新村民”自居。他希望,通过继续深挖在地文化特色,带动乡村兴旺,与村企、村民实现互惠共赢。(完)

【编辑:史词】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安徽阜阳:蓄洪“洼地”筑起幸福“高台”

数据显示,2024年1月—7月,山东对莫桑比克贸易额达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进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50.8%。(完)

经济热点部长谈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在此基础上,吕梁市将持续壮大氢能产业,完善“气—站—运—车—用”全链条发展体系;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形成勘探、开发、利用相配套的非常规天然气产业体系;延伸碳基新材料产业链条,拓展产品种类;探索废弃资源规模化综合利用新途径;推动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再生资源行业未来一定会更好”(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通过这一措施,可实现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使债务更加公开透明;同时,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政府债券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隐性债务,以时间换空间,将大大减轻地方债务压力,使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北京发布暴雪预警!雪一直下到明早 建议错峰出行

我特别喜欢逛王府井大街边的一家大型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经常在这里为家人和朋友选购礼品。以前,信用卡支付在中国并不常见,因此,我一直使用现金支付。随着时间的推移,信用卡在中国各地风靡一时。现在,数字支付成了主要支付手段。还记得第一次在超市看到一位耄耋老人用手机完成了支付时,我深感震惊。

正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话不假。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有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超500座,约占全国的80%,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的晋城、长治;全国仅存的3座唐代木构古建,也都在山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